新華報業網 > 首頁 > 正文
                                                                  科研人員通過技術手段保存“萬人坑”侵華罪證
                                                                  2022/12/13 10:02  新華每日電訊  

                                                                    在遼源礦工墓陳列館,科研人員對“萬人坑”內的骸骨進行檢查、登記(2021年9月13日攝)。新華社發

                                                                    12月13日是第9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國內各地的人們不約而同地以各自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殺中死亡的30多萬同胞和更多在這場侵略戰爭中無辜死難的同胞。

                                                                    公祭日來臨前,吉林大學的科研人員再次來到位于吉林省遼源市的遼源礦工墓陳列館,對館內的遇難礦工遺骸進行新一輪的防腐處理工作。

                                                                    東北地區是日本侵華時期最早淪陷的地區,擁有全國數量最多、規模最大、分類最完善的日軍侵華時期的各類“萬人坑”罪證遺址。據初步調查,東北地區有“萬人坑”遺存50余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余處。

                                                                    “遼源礦工墓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礦工墓。日本侵略時期,在這里死難的中國同胞約有8萬余人?!边|源礦工墓陳列館文物管理員劉宏穎說。這里是日本侵略東北、瘋狂掠奪煤炭資源、奴役殘害中國勞工的重要歷史遺存,是吉林省境內重要的涉日遺存之一。

                                                                    多年來,為了向參觀者展示“萬人坑”遺址的原貌,遺址中的遺骸被整理好后采取了直接在遺址中進行展示的方式。但長期暴露在空氣當中也為遺骸的保護帶來了難題,一些遺骸已經出現蟲蛀風化現象。

                                                                    自2015年開始,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張全超教授團隊為這項保護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持。7年來,他們多次赴遼源礦工墓陳列館,對全館197具完整遺骸和20余具零散遺骸進行了法醫考古信息采集和遺骸的防腐處理。

                                                                    “這對于遺骸的長久保存和直觀展示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通過法醫考古學鑒定得到的信息,也為我們場館更好地展示這段侵華歷史給人們帶來的苦難提供了更多權威的解讀?!眲⒑攴f說。

                                                                    此外,為了讓“萬人坑”侵華罪證長久保存,科研人員還采取了保護與研究并行的方式,將法醫考古學研究理念應用到遼源礦工墓等“萬人坑”遺址的研究和保護當中。

                                                                    張全超教授團隊在保護“萬人坑”內遺骸的同時,通過重要個體DNA樣本的采集提取等方式,對遇難遺骸進行創傷、病理、死因分析和綜合研究,建立完整的國際化信息數據庫。用科學嚴謹的數據化,將此類歷史罪證長久保存下去。

                                                                    目前,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和支持下,該團隊正不斷推動新的技術應用到更多的“萬人坑”等歷史罪證遺址的保護和研究當中。

                                                                  標簽:
                                                                  責編:鄭亞群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并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ad_image_看圖王.jpg
                                                                  信長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權.jpg
                                                                  微信圖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圖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關網站

                                                                  二維碼.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網上不良信息_00.png
                                                                  動態.jpg
                                                                  ? 欧美肥妇毛多水多bbxx,欧美肥婆性交,欧美国产日韩欧美国产日韩,欧美黄片